指數投資時代來了。
晨星最新發(fā)布的美國公募基金月度報告顯示,截至2019年4月底,美國被動股基規(guī)模4.305萬億美元,主動管理股基規(guī)模4.311萬億美元,前后者差別幾乎可忽略不計。
經過10多年的持續(xù)增長,美國被動股基的規(guī)模終于與主動管理股基打平了。
不僅是美國,中國ETF市場近期也非?;钴S。
5月以來不少股票ETF出現了資金凈申購。其中,滬深300、上證50、創(chuàng)業(yè)板指、中證500等大盤寬基指數成為資金涌入的主要方向。
機構認為,隨著普漲行情告一段落,個股分化較大,ETF成為更為穩(wěn)妥的投資選擇。
美國被動股基金規(guī)模與美股指數同步上漲
股神巴菲特在接受采訪時曾表示,對于大多數人來講,指數投資依然是投資股票市場最好的方式。
過去10年,美國被動股基金持續(xù)吸金,而主動股基金持續(xù)失血。實際上,10年前,美國股票型基金中,主動股基金占有75%的市場份額。但伴隨一個超長時間的牛市,主動股基資金凈流出了1.26萬億美元,而被動股基凈流入了1.35萬億美元。
牛市中被動投資規(guī)模增長,正是因為股指走勢強勁,指數投資的賺錢效應明顯。值得注意的是,上述統(tǒng)計的被動股基既包括一般指數基金,也包括ETF,后者占據規(guī)模大頭。
近十年主動管理股基和被動股基累計資金流向情況
注:淺藍色為被動股基資金累計凈流入,深藍色為主動管理股基資金累計凈流入。
2009年以來標普500指數走勢
值得注意的是,4月美國被動股基實現資金凈流入390億美元;主動管理股基實現資金凈流出220億美元。按照這個節(jié)奏,5月底被動股基規(guī)模超越主動股基是大概率事件。
國內ETF市場活躍
資金借道抄底
中國ETF市場近期也非?;钴S。
5月20日,上證綜指下跌0.41%,嘉實滬深300ETF、華夏上證50ETF、易方達滬深300ETF、華寶中證醫(yī)療ETF、華泰柏瑞滬深300ETF份額增加超億份,分別增加5.57億份、3.75億份、2.78億份、2.49億份、1.68億份。
4月22日以來上證綜指走勢
4月底以來,A股持續(xù)橫盤調整。
同期,ETF市場動作頻頻。Wind數據顯示,截至5月20日,5月以來不少股票ETF出現了資金凈申購。其中,滬深300、上證50、創(chuàng)業(yè)板指、中證500等大盤寬基指數成為資金涌入的主要方向。
具體來看,在納入統(tǒng)計的196只非貨幣ETF基金產品中,91只實現份額增長,61只份額持平,44只份額萎縮。其中19只ETF增長超1億份。易方達滬深300ETF增長15.38億份,位居首位,華夏上證50ETF、易方達創(chuàng)業(yè)板ETF份額分別增長10.23億份和9.94億份,位列二、三位。
5月以來份額增長居前的非貨幣ETF基金
有業(yè)內人士稱,部分份額增長明顯的ETF,背后或是險資等機構資金在流入。
例如,此前公布的公募基金2018年年報數據顯示,2018年年中至2018年底,機構投資者增持華夏上證50ETF份額達33.04億份,增持華泰柏瑞滬深300ETF份額達28.51億份,增持華夏滬深300ETF份額為14.69億份,增持嘉實滬深300ETF份額為12.85億份,增持南方中證500ETF份額為16.03億份。從前十大持有人看,上述ETF增持機構中保險機構、券商、信托產品大量現身。
值得注意的是,日前深交所發(fā)布了ETF交易結算模式調整方案,其中單市場股票ETF的申購贖回結算模式經過此次調整后將同上交所一致,份額交收時點由原來的T+1日日終變?yōu)門日日終。業(yè)內人士預計,在新模式下,部分跨市場股票ETF申贖效率將大大提高。
機構資金認可當前點位投資價值
市場分析人士表示,機構資金近期持續(xù)涌入股票型ETF,表明雖然近期A股指數快速回落,但已有先知先覺的“聰明資金”認可當前點位的投資價值。
有機構研報認為,在經歷了一定調整后,市場回到了前期均衡偏低的位置。A股市場大趨勢向上是沒有改變的,目前是牛市中的調整期,后續(xù)會更加趨向于基本面的“慢?!?。尤其是估值重新調整回比較合理偏低的水平,對后續(xù)市場可以看得樂觀一些。隨著普漲行情告一段落,個股分化較大,ETF成為更為穩(wěn)妥的投資選擇。
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認為,今年以來,市場能夠看到經濟政策調整向著內需消費和產業(yè)升級的健康方向發(fā)展,所以從長期角度來看也不宜過度悲觀。歷史已經多次證明,在市場情緒過度低迷時,往往是長線投資入場比較好的時機。
外資方面,對沖基金研究機構eVestment最近發(fā)布的研究報告顯示,4月全球對沖基金凈流出13.6億美元,不過投向新興市場的對沖基金卻持續(xù)吸金,投向中國市場的對沖基金吸金效應顯著。MSCI中國區(qū)研究主管魏震表示,從過往的經驗來看,跟蹤MSCI中國相關指數的產品資金流向對估值敏感度,當估值變得有吸引力時,資金凈流入對可能性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