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(chǎn)地分布:
廣東、廣西、云南
形態(tài)特征:
灌木,高達3米,全株無毛。假托葉卵狀鉆形,長1毫米。葉紙質(zhì),倒卵狀橢圓形,有時橢圓狀長圓形,長4—9厘米,寬1.7—3.5厘米(最大的17×5.5厘米);側(cè)脈每邊約10條,網(wǎng)脈不明顯;葉柄長2—14毫米?;ㄐ蛞干蛳∮屑夙斏?—12朵;總花梗長1.5—2.5厘米;花梗長1—1.5厘米;花蕾圓筒狀,頂端急尖;萼筒中部有腺體約20個,萼片長圓狀披針形,長2毫米,寬1毫米;花冠白色,高腳碟狀,冠筒上部膨大,冠片長圓狀鐮刀形,長7—9毫米,寬4—5毫米;花藥頂端伸達冠筒喉部;心皮2個,離生,花柱圓筒狀,柱頭2裂。蓇葖果雙生,近180。叉開,橢圓狀披針形,長3—6厘米,直徑1.3厘米,有長喙,喙長1—2厘米,果內(nèi)有種子10—20顆;種子不規(guī)則三角形,長12毫米。 花期3—5月,果期6—12月。
生長習(xí)性:
生于海拔160—900米山地林中。
繁殖培育:
園林用途:
病蟲害防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