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(chǎn)地分布: 分布于朝鮮、俄羅斯以及中國大陸的內(nèi)蒙古、吉林、山東、山西、河北、遼寧、黑龍江等地
形態(tài)特征: 多年生草本。鱗莖卵狀球形,長2—3厘米,直徑1.5—3厘米,白色, 鱗莖上方的莖上簇生很多不定根。莖直立,高30一70厘米。光滑無毛,有時(shí)近基部帶紫色。葉互生,條形或條狀披針形,長3—7厘米,寬2—6毫米,先端漸尖,基部楔形,無柄,兩面均無毛,葉脈3—7條?;▎紊驍?shù)朵呈總狀花序,生于莖頂端,花直立,開展,深紅色,有褐包斑點(diǎn);花被片6,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,長3—4厘米,寬5—9毫米,蜜腺兩邊具乳頭狀突起;雄蕊6枚,花絲長約2厘米,花藥長矩圓形,長約8毫米,橙黃色,花粉桔紅色;子房長約1厘米,花柱長約5毫米。蒴果矩圓形,長約2.5厘米。花期6—7月,果期8—9月。
生長習(xí)性: 生長于海拔600米至2,170米的地區(qū),多生于陽坡草地以及林下濕地,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。
繁殖培育:
園林用途:
病蟲害防治